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丨收集1.7万种高等植物居全球前列
华南国家植物园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
2022年7月11日,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。一年来,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科研和科普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,既体现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,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,以及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。
(资料图片)
华南国家植物园内中心大草坪成游客们的休闲胜地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
值得一提的是,华南国家植物园保持全年开放,年均接待人数超150万人次,其中青少年约20万人次;年均开展科普活动240场,线上线下受众约300多万人次。来自市民游客的支持和肯定,也扩大了该园作为全国领先的科普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。
志愿者与亲子家庭共同参与科普课程。
“琪林科学讲坛”“夜幕下的精灵”“南岭生态摄影展”“科创筑梦”……无论过去还是现在,游园赏景还是课程活动,这座似乐园更胜学堂的国家级植物园,不但受到广大亲子家庭的欢迎,更成为广州首屈一指的“科普打卡地”。
俯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“世界植物温室群景区”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
并进!实现“科技创新+科学普及”共同发展
自揭牌起,光阴荏苒。
作为“中国南方绿宝石”,而今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规模更大、实力更强,先后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、国家林草科普基地、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,其园内新品种陆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审定,各类植物理论机制研究成果接二连三被刷新……
去年以来,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。我国总共有大约3.7万种高等植物,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了超过1.7万种(含种以下单元),居全球前列;500种左右的广东特有的植物,也收集了相当一部分。
2023年3月22日,以“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”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广州举办,来自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的代表都参加了现场会议。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,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,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,以及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。
华南国家植物园从1959年开始科普工作以来,依托植物学、生态学、农学的科技创新成果,在植物园里建立了科普平台和科普课程体系,创新了科普方法,探索了科研和科普系统发展的模式。
2023年春节期间,华南国家植物园吸引了约11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游览,是同期游客数量的“历年之最”;2023年“五一”期间,游客入园人数105932人次,同比增长47%。在不少广州市民和游客心目中,这里已经成为广州独一无二的“地标”,他们纷纷表示,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家庭出游首选,在园区内能看到万千植物世界,是非常难得且令人兴奋的事。
创新!“夜幕下的精灵”保持两项全国纪录
“萤海漫游”“走进菌类世界”“解锁植物王国”“探秘荒岛”……华南国家植物园科普工作主要依托广州园区开展活动,无论是科普课堂、公益课程、科普夏令营还是剧本课堂,科普活动形式灵活多样。
据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介绍,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(展示区)建于1954年,是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。其中,温室群景区被誉为“世界植物奇观”,龙洞琪林是美轮美奂的经典园林,新石器时代遗址——“广州第一村”是广州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,园区享有“中国南方绿宝石”之美称,2019年被行业评为中国最佳植物园。
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后,成立了由2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科学指导委员会,以科学把关的方式来打造国际一流的植物园。“未来,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在园景园貌上进一步提升。”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告诉记者。
拥有景观得天独厚和极具历史感的园区,自然少不了创新的科普传播形式。近年来,华南国家植物园科普教育充分利用植物专类园区和历史文化传承,讲述科学故事,注重科学与自然体验融合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吃完端午的粽子,孩子们就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里,与黑夜里的小精灵来一场约会;虽然萤火虫季已近尾声,一闪一闪的明灭的萤光仍然吸引大小朋友前来“探秘”。之所以成为“流量担当”,是大自然的魅力使然,也是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实力造就。记者了解到,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教育课程“夜幕下的精灵”至今保持着两项全国纪录:最早开展常态化科普性夜观活动的单位,植物园系统开展科普性夜观活动持续最久的单位。
专业!以强大阵容打造科普“最优方案”
华南国家植物园拥有由研学课程组、大型活动组、旅游服务组和综合保障组组成的专职科普团队,各类讲师科普的主题涵盖了植物学、生态学、昆虫学、博物学、教育学和美学多个方面。
华南国家植物园常规科普活动分为自然教育、环境教育和生命科学教育三个梯度进行。参加过《“花”样爱陶艺课》《寻常阡陌草药香》等科普课程的亲子家庭一定都认识欧阳海雁,她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其中一位自然教育课程导师。身为广州市十佳科普讲解员的她,有着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讲解经验,多次参加业内工作坊学习,耐心细致,幽默风趣,爱好自然手工制作,善于绘本分享、游戏引导。和园内其他科普工作者一样,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唤起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。
小学员们在科普活动中。
在展教设计上,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丰富的科普课程、活动及展览。有专业导师团队,也有阵容强大的志愿者队伍。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屈长合是一位教务员,同时也是华南国家植物园680名志愿者之一。在过去的2021年和2022年,她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服务时长年均都有120个小时左右。
“整体来说,我觉得植物园的活动已经非常成熟。”屈长合告诉记者,自去年7月植物园升级后,课程和活动有更多新的思路,比如“植物之最打卡活动”,通过引导让游客在园内不同地方看不同植物;“珍稀濒危植物展”,让大小观众们大开眼界;“煮植物提取染料染布”活动,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植物价值。
近年来,华南国家植物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国家科研科普基地、全国中小学研学基地等;今年5月,获评为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和中国科协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。
看实力
科研
自2022年7月揭牌后,华南国家植物园牵头制定《中国植物保护战略(2021-2030)》和《国家植物园考核评价标准》,参与编制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和《全球植物保护战略(2021-2030)》(英文)的工作。
科普
截至2023年4月,华南国家植物园共获评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称号36个,其中国家级称号9个,省级称号10个,市级称号11个。
休闲
2023年春节期间,华南国家植物园吸引了约11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游览,是同期游客数量的“历年之最”;2023年“五一”期间,游客入园人数105932人次,同比增长47%。
建设
我国总共有大约3.7万种高等植物,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了超过1.7万种(含种以下单元),居全球前列。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
图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(除署名外) 通讯员李碧秋、何紫瑜
上一篇:海南拟推出游艇管理新政 38条政策举措向公众征求意见
下一篇:最后一页
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记者 孙睿)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,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,在青藏高原最大中
2022-05-25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
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(记者 吴鹏泉)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,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,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,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
2022-05-25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
(抗击新冠肺炎)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,该县全
2022-05-25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
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: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
2022-05-25
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: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“关键钥匙”
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(记者 欧阳开宇)“大医博学,厚德济民”—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。在张大武看来,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
2022-05-25(中国这十年·吾乡)“邂逅雪豹”带热高原小镇
记者 李江宁 摄 " >
2022-05-25“但凡有可能,就去做好它”
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—— “但凡有可能,就去做好它”(奋斗者正青春)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,党总支书记王
2022-05-25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“上海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,
2022-05-25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“上海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:5月24日
2022-05-25在家里坐着就能赚到养老钱?37名老人落入高额返现陷阱
37名老人落入高额返现陷阱 本报讯(记者倪建军 通讯员黄洪福 张建军)老年人在家里坐着就能赚到养老钱!只要办理店铺的会员卡成为会员,凡一
2022-05-25X 关闭





X 关闭